22
林真理子的小說《平民之宴》觸痛了在教育上兢兢業業卻走入死胡同的家長。小說裏的由美子是一個全職媽媽,對兒子寄予厚望,送他讀不錯的學校,風雨無阻地為孩子送上熱乎乎的便當。讀高中的兒子翔,選擇厭學離家出走。

富子什麼時候開始失去兒子的?當翔第一次我們希望像一個中國成年人,好好跟母親談談自己開始。向先生告訴母親,他不想成為別人眼中的成功人士,只想做一個普通的打工仔。由美子正義凜然而又痛心疾首地說——一事無成?開什麼玩笑,我們可以這樣的家庭教育根本不可能出這樣才能的人。你外公是醫生,你爸爸早稻田畢業,就連你媽,也是我們上過人民大學生活的人……

當孩子終於鼓足勇氣,向父母露出柔軟的疼痛與脆弱的傷口,他們期待的不是被教育,而是被理解。這方面,太多家長輸在過分認真、“三觀太正”上。

一個孩子教育的朋友告訴我一個故事。有一天他13歲的女兒說:“我想自殺。"他淡定地回答:" 活著確實辛苦。但青少年自殺是為了社會新聞。每個人都會猜到你濫用你,這是一只無情和愚蠢的狼爸爸。爸爸自己說不定連工作能力都得丟,畢竟我是老師。唉,又沒辦法跟人解釋,我只是一個尊重女兒的選擇,這是中國教育教學工作者我們應該做的……”

他那可憐的認真讓他的女兒笑了。後來,她說她覺得她父母很酷。她同桌也跟父母說過生活太苦,要自殺這樣的話,父母發瘋似地罵他,他媽邊哭邊打了她一個耳光。他女兒現18歲,跟他無話不談。朋友告訴艾小羊,真正成功的家庭教育,是孩子即使到了青春期,還願意跟父母好好說話。

家庭環境教育的本質,不是社會教化,是交流與理解。能讓自己孩子進行釋放一些負面影響情緒的家庭,溫暖有愛;懂得聆聽的父母,也懂教育。

相關文章:

https://www.askunow.com/parenting-sub/

https://www.digitaslab.com/education-curriculum/

https://www.researchinghub.com/parent-child-family/

https://www.lifesharinghub.com/education/

女生髮型